|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从铷钟到氢钟

[複製鏈接]

3396

主題

1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5-26 10:37
  • 簽到天數: 45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25
    金錢
    12
    威望
    16771
    主題
    33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6-9 21:02: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几乎与梅刚华团队同时,一支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的科研团队也投入到星载原子钟的研制行列当中。不过,他们研制的是另外一种原子钟——星载氢原子钟。

    其实,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上海天文台就开始了地面氢原子钟的研制工作,这也为2002年我国首台星载氢原子钟的诞生及其之后的工程化研制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氢钟同时具备频率稳定性好、漂移率小的特点,在主要保证精度的同时还能提高卫星的自主运行能力。”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帅涛告诉《中国科学报》。

    目前,仅有中国的北斗卫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同时配置了星载铷原子钟和星载氢原子钟。

    据帅涛介绍,我国研制的星载氢原子钟与欧洲的相比,两者地面测试性能相当,但从在轨综合表现来看,我国星载氢原子钟实现的用户测距误差更小。

    2015年9月,由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我国首台星载氢原子钟随北斗三号卫星上天应用。它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核心元器件全部国产化,实现了完全自主可控。

    即使氢原子钟在太空中突发故障,也丝毫不用担心。

    “卫星设计了时频生成与保持系统,可以实现主用原子钟和备用原子钟之间无缝切换,切换前后卫星时间变化小于20皮秒(1皮秒等于1万亿分之1秒),用户测距误差小于0.01米。”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斗卫星总师林宝军说,用户完全察觉不到原子钟的切换所带来的导航定位信号改变。

    据了解,上海天文台研究团队下一步还将在保证星载氢原子钟性能指标的同时,将其重量减轻至10公斤以下,以适应下一代高集成度导航卫星发展的需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1-11 14:56 , Processed in 0.01244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