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存在短板,特别是一些大型基础软件,我们还受制于人。”近日在由中国专业IT开发者社区CSDN等主办的“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
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制造。软件定义的时代,中国如何改变“缺芯少魂”的现状?又该如何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次活动上,华为鸿蒙、麒麟、阿里云OS等我国IT史上操作系统领域九大操作系统掌门人也首次齐聚,就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系统软件的生态建设、未来的机遇等进行了对话解读。
20年增长百倍 仍存短板和卡脖子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数据库等,其为各类应用提供了更为底层的支撑。伴随着中国网信行业不断迭代升级发展,软件产业也保持着高速发展。
据倪光南透露,2000年中国软件规模大约是560亿人民币,而去年工信部统计的数据则达到7万多亿,二十年增长100多倍。CSDN 创始人蒋涛还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软件产业还能翻上十倍、一百倍,需要开发者的积极参与和构建开发者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为什么中国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倪光南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人才。人才是软件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第一资源调动起来,产业发展潜能毫无疑问会更快。第二是中国的市场,现在国家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如果把软件市场用好,中国软件产业还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第三是政府的作用,国家这些年不断鼓励软件产业增长,国家政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不过,对于中国软件产业来说,一路走来也并不容易,比如在操作系统方面,中国到现在为止依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计算机出现初期产生了IBM,个人计算机的时代成就了微软,而移动时代成就了苹果和安卓,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的种类、内涵和外延也一直在变化,而中国虽然从80年代就开始摸索走出操作系统的路,但目前操作系统依然由Windows、安卓和苹果所垄断。
麒麟操作系统常务副总师、教育部国产基础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庆波表示,中国前期操作系统虽然有基础,但问题是选择纯科研方式来做,实际上它是一个广大的产业化,而且应该是个巨大生态。“操作系统虽然是个软件,但是个特殊软件,需要承接硬件,同时连接应用软件,如果硬件不好,操作系统再完美,用户体验也不会好。”吴庆波说。
多位操作系统掌门人均提到了人才的问题。阿里云研究员、基础软件部操作系统团队负责人马涛就直言不讳,跟国外的操作系统公司相比,中国在人才方面有差距。据吴庆波介绍,在八九十年代国内操作系统人才太少,可能上千都没有。翼辉信息董事长、SylixOS 嵌入式操作系统创始人韩辉则称,高端人才特别是系统程序员和架构师,现在依然非常缺乏。
倪光南也提到,虽然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卡脖子的问题。典型的如2019年5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手机搭载的安卓系统或面临断供风险,这也迫使华为将作为备胎的鸿蒙系统推到台前。近日在2020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正式发布Harmony OS 2.0版本,并宣布将于年底首先对国内开发者发布针对智能手机的HarmonyOS beta版本,预计明年可实现商用。
“从华为事件以来,我们已经发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如硬件领域的芯片以及一些大型基础软件面临断供停用的风险。”倪光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操作系统与工业领域常用的CAD、CAE等软件,都还在使用西方提供的,这也要求我们迅速把短板补齐,不至于在这些方面受制于人。
投入更多资源 物联网时代新机遇
面对中国软件行业短板,该怎么解决?倪光南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要有支持开源的软件政策。
“开源软件没人投,没有成熟模式,没创造很好的回报体系,软件基金不会投开源软件,所以要支持开源软件基金,鼓励把基金投到软件上面去。”倪光南表示,这是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这样才能保持软件产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也许会超过前20年的速度。
第二就是影响中国软件发展的因素要破除。倪光南认为,软件硬件都很重要,但我们在投资各方面都在硬件,不在软件。“因为软件属于无形资产,很难评估,一旦投资失败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投软件。”因此软件的资产化必须成为制度,这样才能鼓励把更多资源投到软件上去,如果再以更大的投入,一定能把中国软件业提到更高水平。
但对于中国软件产业来说,想要实现突破发展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蒋涛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开源是科技创新的动力,而未来10年将是中国开源软件的黄金十年,我们有机会建设以开源为主形成一套自主可控的基础技术体系。
不过,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认为,开源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选择的问题。吴庆波也认为,开源和闭源是个形式问题,从商业模式来说,有成功的开源企业也有闭源企业,两者长期共存,不存在谁打败谁的问题。
操作系统最核心的就是为应用而生,为生态而生,而对于国产软件产业来说,生态建设也亟需加强。在过去的数十年,微软和Intel打造的wintel联盟垄断PC市场,导致中国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始终面临被动局面。
吴庆波表示,不管是开源还是闭源的操作系统都可以建立生态,而建立生态的关键是需要引爆点,即市场占有率或者市场规模。王成录还提到,一定要解决生态参与者的动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谈开源,闭源,做多少量都没有意义。
“做生态一定要给每个参与者带来价值,同时一定要有商业收益,才能持续不断的投入。”王成录表示,生态里面有贡献软件的,有贡献硬件的,有贡献应用的,因此生态平衡也非常重要。
九大操作系统掌门人首聚对话
虽然操作系统依然被国外垄断,但国产操作系统也面临新的机遇。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传统的通用操作系统对新场景下的新特征及需求满足困难,国内一批基于Linux主要架构的国产操作系统也因此崛起,物联网时代也呼吁更多的新的操作系统诞生。
韩辉在对话中表示,操作系统的范围一直在变化,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的诞生,不是替换了以前的操作系统,而是解决了新的产业需求。他判断,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将诞生很多碎片化的市场,操作系统会越来越多。
RT-Thread创始人兼CEO熊谱翔表示,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属于新的领域,这也意味着新的机遇。他认为,操作系统是基础性的平台,但不应该固化它,而碎片化是物联网非常显著的特点,对于碎片化的场景,或者说不同的应用场景,Windows和安卓是不合适的,需要定制化程度非常高的操作系统。
华为鲲鹏计算领域副总裁、openEuler 负责人江大勇也提到,操作系统应面向未来场景去做更多创新项目与创新社区,新场景下应创造更多机会去打磨系统软件。
作为国产操作系统,开源领域的新秀,华为Harmony OS的发展和未来一直备受关注,这也成为此次对话中讨论的话题。王成录表示,鸿蒙不是现在的手机操作系统,不是安卓的拷贝,也不是IOS的拷贝,而是万物互联的世界操作系统。
他认为,做操作系统必须要跟产业转型机会配合上,一定要找到某个大的行业转型发展的机会。“所有设备智能互联,真正IOT的时候,就会出现比基于手机的生态可能是数量级的产业空间,各行各业都因此获得改造升级。”他表示,对Harmony OS之所以有信心是因为它正好匹配了移动数字转型的机会,后两年非常关键,如果能够匹配上,未来移动产业20年的机会都将掌握在中国手里。
吴庆波还提到云计算对操作系统带来的机会。他认为,在新的云计算下面,有机会做出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最近很火的云原生浪潮也可能会让操作系统焕发出新的生命。
他表示,在云原生这个场景下,云计算厂商和研发人员有非常大的机会去做全栈优化协同的新的操作系统,跟传统的操作系统相比,它能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用户体验,所有的运行包括操作系统、硬件等都是用户感受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