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第四张画】【高清蓝光720P版BD-RMVB/国语中字】【2010台湾获奖剧情大片】
[打印本頁]
作者:
wwwroot
時間:
2013-1-17 09:26
標題:
【第四张画】【高清蓝光720P版BD-RMVB/国语中字】【2010台湾获奖剧情大片】
◎译 名 第四张画
◎片 名 The Fourth Portrait
◎年 代 2010
◎国 家 中国台湾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普通话/闽南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6/10 (149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703914
◎文件格式 高清蓝光720P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1.01GB
◎片 长 1h:42m:39s
◎导 演 钟孟宏 Menghong Zhong
◎主 演 戴立忍 Leon Dai
郝蕾 Lei Hao
毕晓海 Bi Xiao Hai
关颖 Terri Kwan
金士杰 Shijie Jin
纳豆 Yuzhi Lin
梁赫群 Vincent
◎简 介
10 岁的小翔,面对着父亲死去、独自一人的未来,就在他以为人生要在孤儿院度过的时候,陌生的母亲出现了,他的生活从此改变。没有爱的母亲、充满恨的继父,一个冰冷的家…小翔该何去何从?他从画笔里找到寄托,一张张的画,像透露出他渴望被关怀的内心世界,直到他遇见了面恶心善的老校工、满口天马行空的胖哥哥…生命终现希望。但哥哥的梦魇一直缠绕着他,他看不见哥哥的鬼魂在房子里游走,却感应到莫名的怨念,逼着小翔一步步朝向可怕的秘密而去,恐怖的真相就要引爆…小翔究竟该承受多少生命里不属于他应该承受的重量与原罪?
幕后制作
影片的源起
导演钟孟宏表示,在拍纪录片《医生》的时候,他看到片中主角男孩Felix画的画,就觉得小孩子的脑袋像个宇宙,好像无穷无尽的。于是就一直想要拍一个以小孩子为主角,围绕他几个月之内生活的故事。后来钟孟宏在台湾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很多家庭暴力的新闻,但台湾媒体呈现的方式常常是过度渲染,然后大家就像在看热闹一样,这种情况让钟孟宏觉得很不应该,始终要要有人正视这个议题的,于是乎后来就慢慢发展出这个剧本。
“废墟美学”风格
电影上映后,一些影评人称片子里有种非常深刻的味道,接近一种‘废墟美学’。片中安排了老校工金士杰带小翔到破旧的屋舍拾荒,住的房舍其实也是非常破落的房舍。导演钟孟宏笑称,形容为废墟可能太过度,因为如果现在真的到农村走一圈的话,就会发现农村真的很多都长这个样子。人搬走了,房舍空无一人,砖瓦颓圮的样子。拾荒的场景满特别的,是不小心找到,因为这种场景不是这么容易找到,但找到后,钟孟宏就着手把纳豆身世那条线的故事再重写。其目的就想表达现在台湾农村真实的面貌。
另外,钟孟宏表示,影片在色彩、反差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都是在影像上表达象征的重要关键。像黄色代表温暖,而蓝色则是代表寒冷,这些无法直接被看到的感觉,比较深层的人性部分,在片中都可以是用颜色来象征的。像继父家中主要的光线来自鱼缸,在那主要光源的蓝色大灯之下,却养着一群充满生命力的小鱼;不过整个家的气氛是比较冷酷的,但在餐桌那里则使用一盏黄色的灯,来展现家的温暖。
创作手法:看不见的盲点
这部电影用了很多层次去呈现看见跟看不见的盲点,譬如影片提供看见乡村,但那是平日人们很少看见的台湾;片中出现了一些鬼魅性的禁忌,是平日人们拒绝正面碰触的话题;或者,延续社会关怀的话题,影片中观众看到社福机制的运作,但看不见社工的介入出现。
对这种手法的一种可以的运用,是因为导演觉得做电影就是一个research(研究)的过程,拍电影中的这种家庭,一定要了解这种家庭的运作,然后社工是怎么运作进来的。本来钟孟宏设计有五场社工相关的戏,但社工要进入家庭一定要有说服性,因为这样的事件一定是有社工存在。后来,拍到一半,他就决定全部不要拍了,因为这部电影并不在交待社工或社福机制,而着重在拍影片的人物。即使这部份被拍出来,能够满足部份观众对逻辑及真相的了解,但这样其实是本末倒置牺牲掉对片中人物的刻划描写的。
影片中的死亡与灵异
对于本片首尾以不同方式陈述死亡,钟孟宏导演表示,想用小翔失去两个家人,来呈现一个失亲、失援的缺憾,片中哥哥亡魂,甚至出现墙边,成为本片极大胆的一个意象,导演表示,其实原本拍了更多哥哥亡灵的画面,包括毕晓海床边看到哥哥的惊悚段落。不过后来只保留了一个,让电影不致因灵异成分而走调。
◎影片截图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7/)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