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9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黄泉大道未接之谜是谁神来之手缔造了黄泉大道

[複製鏈接]

142

主題

0

好友

683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郁悶
    2024-11-19 12:57
  • 簽到天數: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63
    金錢
    2183
    威望
    683
    主題
    14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2-8-9 14:46: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是谁缔造了黄泉大道?特奥蒂瓦坎古城之谜
      在1781年,人类发现了天王星,半个多世纪后,人们发现了海王星,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行轨道,人们是在近代才弄清楚的。然而,在十几个世纪之前,太阳系的微缩模型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的特奥蒂瓦坎古城了,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都可以在古城中的黄泉大道旁找到
      地球上的太阳系模型
      在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处,有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特奥蒂瓦坎古城。纵贯该城南北的宽阔大道,长约4千米、宽达45米。10世纪,阿兹特克人沿着它走进了古城,却惊讶地发现城中空无一人,于是他们将大道两旁的建筑当成了诸神的死亡宫殿,因此,他们便给它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黄泉大道。其实这些建筑大部分是当年神庙的遗址。
      1974年,国际美洲人大会在墨西哥召开,会上一个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1.059米是适合所有的特奥蒂瓦坎古城古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以这个测量单位测出的城中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呈现1∶2∶3的比例,它们的高度分别是63个“单位”。
      更令人惊讶的是,如果用哈列斯顿发现的这个“单位”去测量所有神庙遗址的距离时发现,这些神庙遗址距离的比例和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如今是八大行星)之间距离的比例几乎一致。可以说,黄泉大道两旁的神庙遗迹的布局,其实就是一个太阳系的缩影。在这个太阳系模型中,每个神庙遗址代表着一颗星,“水星”与“太阳”的距离为36个单位,“金星”和“太阳”的距离为72个单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为96个单位,“火星”与“太阳”的距离为144个单位……在黄泉大道的尽头有一个巨大的城墙,它曾被西班牙人误认为是要塞,这是一个四边形建筑,后人给它取名为“城堡”。这个庞然大物后面是一条运河,运河与“城堡”的中轴线刚好就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它们间的距离为288个单位。离“太阳”520个单位,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就是“木星”。太阳和土星的距离为945个单位。月亮金字塔的中心、塞罗瓦戈多山顶的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分别代表着天王星、冥王星和海王星,它们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845个单位、2880个单位和3780个单位。
      这个发现令很多人感到非常诧异,如果说这一切都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那就太过神奇了。如果说这是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很显然的,这个黄泉大道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这种说法如果成立的话,也就代表了特奥蒂瓦坎人早就了解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的情况,而且还掌握了太阳和各行星间的轨道数据。但是,人类1781年才发现了天王星,而冥王星是1930年才被人们发现,那么特奥蒂瓦坎人怎会如此之早就对宇宙有了如此深刻的认识呢?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神来之手
      除了整个城市的建筑分布呈现一种天文分布的情况外,特奥蒂瓦坎古城建筑的整体建造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一般都能融天文、物理、建筑知识于一体。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建于公元2世纪,大约150年后,月亮金字塔落成,它们坐落于黄泉大道的尽头,两旁各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当作聚会祭祀之用。
      太阳金字塔的建造非常独特:它的四个面正对着大地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午的时候,太阳光刚好直射塔顶;傍晚,太阳恰好在金字塔的西面落下。太阳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中最大的建筑,塔高64.5米,基座宽约222米。显然,这是崇拜太阳神的中美洲人赋予了太阳金字塔的最高荣誉。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塔顶是供奉太阳神的神庙。祭司们在神庙里举行牺牲仪式,他们将选出的用来祭祀的活人绑在“牺牲石”上,取出他们的心脏,作为献给太阳神的礼物。
      月亮金字塔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它的建筑规模稍逊于太阳金字塔,塔高46米,不过由于它的地基较高,因此两座金字塔的塔顶居然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知道这到底是一个巧合,还是建造者们的特意安排。月亮金字塔下是宽广而又宏伟的月亮广场,广场的中央是四方形的祭台,这里几乎经历过特奥蒂瓦坎古城所有重要的宗教仪式。
      起初,有人猜测这里是托尔特克人的杰作,他们在公元4世纪左右来到墨西哥,并于公元6世纪兴建了特奥蒂瓦坎城。后来,奥尔梅克人取代托尔特克人,成了特奥蒂瓦坎城的主人。然而,这些推测最后都被考古学家们推翻了。根据考古发现,特奥蒂瓦坎城始建于公元1世纪左右,并且那个时候就已经初具规模。到了公元4世纪至5世纪,该城到达了鼎盛时期,但是不知为什么,到了公元7世纪上半叶,该城突然消亡。
      按照这个推理,托尔特克人并不是特奥蒂瓦坎城的缔造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谁建造了这座城市呢?为什么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有关他们自己的任何踪迹?他们是?托尔特克人消灭的,还是因为迁移到别处而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的呢?
      至于托尔特克人,也在公元8世纪上半叶就突然销声匿迹了,此后下落不明。他们又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有人认为是他们残酷的祭祀方式导致人口锐减,使得他们无法抵御外族的侵犯,最终灭亡。人们猜测,当时的托尔特克人非常崇拜神明,且崇尚用活人祭神,祭神后将“祭品”当街焚化,很可能这也是“黄泉大道”的名字由来。
      关于托尔特克还有一个传说。托尔特克人的第一任君主克祭尔夸特既是一位贤明的君主,还是一位仁爱的空气和水之神。托尔特克人的繁荣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后来,他在部落征战中战败,被驱逐去了东方,托尔特克人就此衰败。克祭尔夸特临走之前,曾立下重誓,说一定要重新回来。后来,西班牙殖民者进入特奥蒂瓦坎古城,他们假借克祭尔夸特的名义,将自己对墨西哥的侵占说成是克祭尔夸特返回故土。
      托尔特克人退出历史舞台以后,阿兹特克人又来到了这里,并且发展了他们自己的文明。可是,他们对于这座城市原有的文明也一无所知,只能惊叹它的宏伟。
      探究黄泉大道之谜 曾是是活人祭祀广场
      古城身世之谜
      特奥蒂瓦坎古城(Teotihuacan),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规模可以和中国当时的长安相比。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墨西哥城北的广阔高原,矗立着两座巍峨壮观的金字塔。墨西哥人骄傲地把它们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墨西哥太阳金字塔(Pyramidofsun)和月亮金字塔(PyramidofMoon)。人们常说,到中国不去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同样,到墨西哥不去看一看这两座金字塔,也就等于没来过墨西哥。
      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美洲的一个重要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光辉灿烂的印第安文化之一。它有“诸神之城”的美名。当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挖掘由大量的面具,它们大多用石头雕刻而成。特奥蒂瓦坎城的工匠擅长石器、玉器和陶器的制作,这件石制面具是特奥蒂瓦坎人祭祀时的用品。
      特奥蒂瓦坎城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据估计,居民有20多万,面积达20平方公里。当时城市建筑结构的严谨,为以后阿兹特克人修建特诺奇提特兰城所效仿。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黄泉大道的两侧。大概由于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建筑。为什么称为黄泉大道,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有人解释说,因当时活人祭神,尸体在大街上火化(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习惯,全城没有发现一座坟墓),黄泉大道由此得名。
      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在印第安传说中,他们崇拜的第四代太阳不再发光了,地球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间万物生灵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宇宙的诸神听到了从地球上传来濒临死亡的人们的恐怖叫喊和痛苦呻吟,从宇宙中飘落到特奥蒂瓦坎,燃起了篝火。地球又一次见到了光明,万物复苏,生灵获救
      但不久,篝火的火焰越来越弱,最后又被黑暗吞没,地球上再次陷入黑暗。为了使地球永见光明,人类永远欢乐,诸神修筑了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在两塔之间,又一次燃起火,熊熊烈火越烧越旺。诸神商定,谁有勇气,自愿跳入火中,就变成第1代太阳,永远得到人类的崇敬。诸神中低贱的纳纳瓦特神和高贵的特克西斯特卡尔神表示愿意作出牺牲,变成太阳,照耀地球。
      纳纳瓦特神首先勇敢地跃身跳进火里,顿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而特克西斯特卡尔这个时候却害怕了,只是在看到纳纳瓦特神变成太阳后,才下定决心咬牙跳进已是十分微弱的火堆。只是他已经失去了机会,没有变成太阳,成为了只能在太阳下山后用暗淡光辉照亮大地的月亮。这就是关于特奥蒂瓦坎地名由来的传说。
      黄泉大道隐藏的秘密
      黄泉大道,在美洲的着名古城特奥蒂瓦坎,全长4公里,宽45米,南北纵贯全城。街南端为古城的大建筑群,是当时宗教、贸易和行政管理中心,如今已成为博物馆、商场和管理办公室的所在地。对面是占地6.75万平方米的城堡,里面有一座羽蛇神庙。到2012年庙宇已经被毁,但庙基尚存,庙基斜坡上的羽蛇头栩栩如生。街北端西侧是着名的蝴蝶宫,这是当时古城最繁华的地区。宫内石柱上刻有十分精致的蝶翅鸟身浮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瓦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哈列斯顿用“单位”测量黄泉大道两侧的神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神庙废墟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为36,金星为72,火星144。“城堡”背后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运河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
      再过945个“单位”,又有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土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如果再将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瓦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地基仍在。其距离分别为2880和3780个“单位”,正是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如果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显然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肯定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早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了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然而,人类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建造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古老的文明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的魔力,并且拥有一些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在高水平的天文、数学知识下,人们更加想知道古人是怎样掌握这些知识的。所以不管是为了填饱好奇心,还是揭开沉没的文明,人们都在继续钻研着。
      世上竟真的有黄泉大道 你敢跟我走吗
      特奥蒂瓦坎古城,又名提奥提华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是一个约与玛雅文明同期的古印地安文明,大致上起始于西元前200年,在650年至750年之间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没落,最后消失无踪,关于特奥蒂瓦坎人的起源,迄今为止仍然是尚未厘清的谜题,也没有任何人能证实该文明曾拥有文字并且留下资料记载。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人纳瓦语中是“创造太阳和月亮神的地方”也是“众神信徒得道之地”的意思。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特奥蒂瓦坎古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泉大道来源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内有一条被称为“黄泉大道”的纵贯南北的宽阔大道。在公元10世纪时,最早来到这里的阿兹台克人,沿着这条大道来到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没有一个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故叫这条大道为黄泉大道,叫这座城为特奥蒂瓦坎,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城市。
      黄泉大道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建筑是沿城市轴线“黄泉大道”分布,“黄泉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南北纵贯全城。在黄泉大道的北端是月亮金字塔,月亮金字塔西边是“蝴蝶宫”,黄泉大道中段东侧是太阳金字塔,在太阳金字塔对面是羽蛇神神庙。
      黄泉大道之迷
      自从1960年特奥蒂瓦坎的首批空拍照片问世后,这座城市特殊而精准的布局,便始终困惑着科学家们。整座城市以“黄泉大道”为中心,而呈现严谨的格状结构。然而这条主街并非真正呈南北向,而是向南偏离了15.5度。这一点让学者困惑不已,多年来也产生各种不同的解释。
      如今游客们看到的遗迹,也只不过是特奥蒂瓦坎当年壮丽面貌的一小部分。其实,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奥蒂瓦坎的电脑复原图,即使与当代最先进的大都市设计图相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领导该城发掘多年的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也不禁惊叹:这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何以完成如此伟大的规划?
      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断,此后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废弃,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众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当随后的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特奥蒂瓦坎神秘毁灭的800年后,当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他们见到的,是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阿兹特克人。在整个中美洲,没有人能说清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众神之城,也不能确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们不知道特奥蒂瓦坎人从哪里来,又去了什么地方。
      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纵贯特奥蒂瓦坎南北,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巧妙地设定为30米,在4公里的街道,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从南向北望去,街道上的台阶与三公里外月亮金字塔的台阶融为一体,没有尽头,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黄泉大道从设计到施工每一处台阶、平台的尺寸和间隔都要经过精确的计算,不能有任何偏差,即使是使用了先进仪器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还处在石器时代的特奥蒂瓦坎的建设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黄泉大道”东面的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积为222×265米,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大。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底边周长与塔的高度之比为4π,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塔高之比为2π。这里π的使用,不仅表现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数学智慧,而且使人想到这两座远古时代伟大建筑设计者的某种相通之处。它们是来自于同一种远古智慧的传承吗?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经考古学家鉴定,太阳金字塔大约完成于公元2世纪,其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但它始建于什么年代,却无人知晓。而且在太阳金字塔不远处,人们发现了一地窖,地窖内有许多石头房子,在这些房子的房顶和墙壁上都铺设着一层15厘米厚的云母,有人认为是为了起绝缘作用,有人则认为是阳光反射器。经地质学家们鉴定后确认,这些云母竟来自莫斯科(当然那时还没有这个城市)。古代的特奥蒂瓦坎人是怎样知道云母的性能和产地,而且又是怎样千里迢迢跑到遥远的东欧把它们运到这里来的呢?。
      1974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声称,他在特奥瓦坎找到了一个适合其所有建筑和街道的测量单位。经过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该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哈列斯顿用“单位”测量黄泉大道两侧的神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更加惊人的情况,“黄泉大道”上这些遗迹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神庙废墟中,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为36,金星为72,火星144。城堡背后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运河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
      黄泉大道
      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太阳到木星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有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土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如果再将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瓦戈多山山顶,那里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地基仍在。其距离分别为2880和3780个“单位”,正是海王星和冥王星轨道的距离。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令人难以信服。如果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显然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肯定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早解了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情况,并懂得了各个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轨道数据。然而,人类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发现冥王星…
      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真的是神建造了特奥蒂瓦坎,又离开了特奥蒂瓦坎吗?我们期待着正确的答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27 13:01 , Processed in 0.01456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