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574|回復: 1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让高手都接不好你的发球

[複製鏈接]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14 23:21:36
    本帖最後由 picsex 於 2013-11-14 23:23 編輯

    以下内容来源与互联网

    我是一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直板弧圈结合两面攻),我深知业余选手技术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我也是走过很多弯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因此我的这篇文字应该还是能切合业余选手的实际。这篇文字我主要谈谈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和直板正手反面发球。转与不转发球威力更大,也更加适合发抢,我会重点详细介绍;直板正手反面发球是直板的特色发球,我也会详细谈一谈。下蹲砍式发球和逆旋转发球这两种发球是横板的优势发球,我的直拍下蹲砍式发球和逆旋转的下旋发球目前在质量上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琢磨体验。发球是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没有一手好的发球,发抢是很难打出的。虽然发球的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得分,但是更高质量的发球永远是我们所追求的,旋转速度落点俱佳又具迷惑性是我们对发球的最终追求。
            ​可以这样说,高手不一定发球好,但发球好的应该是个高手。什么叫发球好,一个很简单的标准,你的对手不论水平高低都经常吃你的发球。如果你的发球高手一点都不吃,那么你的发球还需要精雕细琢一下。有人说练了好长时间的发球总是没有起色,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发球是练出来的但又不是练就可以出来的。怎么这么说呢,因为发球是顿悟出来的,需要在多加练习的基础上反复揣摩,一手很有质量的发球的出炉靠的是顿悟,但顿悟离不开多加练习这个基础,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想把球发好需要好好琢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你能坚持,终会有“豁然开朗”的一天。仅仅靠模仿发球好的选手的动作是完全行不通的,关键要“神似”,“形似”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沙發
    發表於 2013-11-14 23:24:02
    方法/步骤
    1
    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都是配套发球。这两组发球都要求发球动作极其相似,否则无论你的转球发得多么转,不转球发得多么不转,或是侧上侧下发得再旋,都是无用的。转或侧下我就摆,搓和拉,不转和侧上我就挑,推和打,这还不好接吗?因此发好这两类发球的关键在于发球动作极其相似,旋转差别非常明显。相比于转与不转发球,侧上侧下发球的威力在于对方回球角度稍控制不好,就容易吃侧旋偏射出台;但转与不转更适合发抢,因为旋转单一,没有复合旋转的存在。不像侧旋发球因为是复合旋转,对方回球后依然可能会带有强烈的侧旋,伤人也易伤己。我建议发侧旋球时最好加大手腕的抖动,摩擦球的侧部多一些,发出的球就会带有明显的侧拐,这样和转与不转发球的区别就更加明显;再用相同的准备姿势把这两大类发球结合起来发,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但发侧上侧下时需注意侧旋的成份越多,上旋和下旋的成份就越少,这两者是相互矛盾,不可兼得的。侧上侧下我采用两种发球方式,一种是看起来像侧下的动作发出侧上和侧下,一种是看起来像侧上的动作发出侧上和侧下。这样就使得侧下看起来像侧上,侧上看起来像侧下;侧下看起来像侧下,侧上看起来像侧上。这样对手就有点晕了。还要说的是反手右侧上右侧下发球一定要结合反手进攻,因为反手发球转正手抢攻涉及站位和拍型反正转换问题,不太适合正手快速上手;而用正手发出右侧上右侧下即所谓的逆旋转发球因为利于正手快速上手因而更值得提倡。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板凳
    發表於 2013-11-14 23:24:42
    转与不转发球的下旋发球是核心环节,没有高质量的下旋,不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决定下旋发球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摩擦。一定要学会从球的中下部摩擦直到底部,除向下发力之外还要向前发力摩擦,这样发出的球才够转。如果缺乏向前的发力摩擦会有一部分旋转转化为侧旋,就会影响下旋的质量。一开始可以在台上练习低抛摩擦,挥拍速度可以很慢,慢慢体会摩擦球的手感;找到摩擦球底部的手感后勤加练习,巩固手感,熟练后就可以发出比较纯正的下旋了。当然发任何球都离不开腰臂腕的协调发力,在腰带动手臂,前臂带动手腕的过程中完成身体重心的交换,发球动作一气呵成。转与不转发球时手腕要固定,正好相反,侧上侧下发球手腕的抖动是关键。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地板
    發表於 2013-11-14 23:25:16
    发好转与不转发球有三个关键环节。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有一手很转的下旋。如果你的下旋不够转,对付你的转与不转发球只要采用拍型稍前倾的方式搓过去就可以轻松应付了,没有一手强烈的下旋球你的不转球的威力就无法体现出来。只有你的下旋够转,逼迫对手只有采取后仰拍型发力搓过来,那么等你用相同的动作发出不转球后,你就等着对方接发球直接出界或者直接杀高球吧。第二个关键环节是用同样的动作发出不转。这里就很有讲究了。我不提倡通过用球拍的不同部位接触球发出的转与不转,比如用球拍前部触球发出转,用球拍后部触球发出不转,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没有丝毫隐蔽性可言;我也不提倡用摩擦发出转而用撞击发出不转的发球方式,那是允许遮挡发球的时代的转与不转发球方式,在无遮挡时代采用这种方式发球也太过明显了。我采用的是与不转球完全一样的动作方式发转球,唯一不同的是发转球时擦了一下,轻轻地完成了摩擦球的中下部直到底部。一个擦一个没擦,细微的差别就在这里,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种细微的磨擦厚薄的差异,而你对面的对手凭肉眼是极难分辨出来的(在侧面看倒可以稍微看得清楚一些)。第三个关键环节是转球与不转球的运行速度。有些人看不出你手上动作的差异,却可以通过球的运行轨迹来判断。转球速度往往较不转球为快。我通过发球时身体重心交换产生的惯性使得转与不转球的速度都比较快,这时对方就很难判断了。难怪经常和我一起打球的老球友们至今还是不能完全判断出我发的是转还是不转。在本校的一次比赛上,我校的一位乒乓球特招生的主打发球就是转与不转,我仔细观察了他的发球,发现他和我采用的是完全相同的手法,对手每局都吃了他N个发球,对手水平也是很不错的,是个乒乓球二级运动员。虽然我的转与不转发球的质量比他还要差一些,但我们的手法和实质是完全相同的。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5#
    發表於 2013-11-14 23:25:51
    直板正手反面发球是一项比较新的发球技术,在乒乓球的发展史上,是自从有了直板横打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我强烈建议业余直板选手都学会正手反面发球技术,这是直板的特色发球。在比赛中凡是成熟的创新技术,往往会让对手不知如何应付,无所适从。由于正手发球发出的是右侧上和右侧下并且旋转十分强烈,对手一般定会极不适应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注意发球时食指一定要发力压拍,和背后依次叠加的三个手指一起固定拍型,拇指放松,自然辅助固定拍型;发球一定要快速有力地摩擦球的中上或中下部,使对方分辨不出旋转来;注意在触球的一瞬间,手腕和拍型都是固定的。我发出的都是侧上侧下,认为直板正手反面发球不适合发出转与不转。这种发球的缺点是发完球后要完成拍型反正转换,并不适合正手发抢,不过倒很适合反手横拉上手。我的直拍正手反面发球现在发的很好,有侧上侧下两种,特点在于奇转无比,落点刁钻,只要不是非常熟悉的对手,必吃无疑。特色发球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比赛中不要轻易使用,只在关键比分和追赶比分这两种情形下方可使用。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6#
    發表於 2013-11-14 23:27:01
    主要接发球的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接发球的方法,多以横拍或直拍进攻型打法为主。

    一、接急球
        所谓急球是指对方发出的直线、斜线或中路底线的长球,具有角度大、速度快的特点。
        回接急球时,站位应偏远一点,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判断和起动都要快。根据来球的速度、旋转和落点,采取点、拉、冲、拨、推等方法来回接。接正手位的奔球、侧旋球或侧上旋球,都以点、攻、冲为主;接侧旋急长球,以拉冲为主;接反手位的奔球、侧旋或侧上旋球时,多以快推、快拨对方大角度或用反手攻和侧身点、冲方法。
    二、接下旋
        接下旋球可用稳搓、摆短、劈长、挑、拉冲等方法/对于初学者,回接下旋球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稳搓,要求搓稳、搓低、不能下往。对具备一定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下旋球时,一定要积极主动,要加大回接难度质量。如对方发球旋转很强,就要用摆短、劈长方法回接,还要加大回接的旋转和落点难度。
        由于下旋球具有速度不是太快而旋转变化较大的特点,因此,接发球的准备时间较充足,而在判断旋转强度和回接球的手上控制难度要加大。
        强烈下旋球一般都用手法相似的不转发球相配套。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判断要准确,看清来球旋转强度和落点后,敢于上手。如果没有胆量,求稳搓接,甚至托球,多半会被对方抢攻。
        搓接不转球,不会使球产生较大的旋转变化,容易被对方抢攻,造成被动或失分。
        在运用反手拉球技术回接反手位侧下旋长球时应注意:如对方发球的速度不是太快、角度不大、旋转一般时还比较容易回接。但如果对方发球质量较高,就要求两面拉球或冲球时手感要强,用摩擦旋转来克制对方的旋转。让位要充分,抢冲对方两大角。如能对来球判断准确,用搓挤的方法回接也很有效。如对方的发球是急下旋,用正常的搓球方法回接容易出高球,用推、拨的方法回接又容易下网。这时可用搓挤回接,还可使回球产生一定的急下旋,但要注意掌握好击球时间、拍形及用力方法。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7#
    發表於 2013-11-14 23:28:53
    三、接左、右侧上、下旋球

        站在反手位侧身用正手发球,可使球产生左侧上、下旋。站在反手侧身位,用反手发球,使球产生右侧上、下旋。无论是高抛还是低抛、反手还是正手发球,除下旋球和不转球外,基本上都是左、右侧上、下旋球。但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也只是一个旋转的概念,并不包括速度和落点的因素。左、右侧上、下旋球都有斜线长、短球,中路长短球,直线长、短球之分。
        在这其中还有以旋转落点为主或以速度落点为主之分。同样是左侧下旋斜线长球,一个是斜线角度大,旋转较强;另一个则可能斜线角度大、速度快。
    因此说,左、右侧上、下旋球是一个统称。如果详细用旋转、速度及落点划分起来,可分出几十种。
        对发球者来讲,较大的发球旋转变化,都是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通过调整拍形和触球用力方向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接发球者在判断准确的基础上采用相对固定的接发球模式,并在这一接发球模式的制约下,加强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和命中率。
        接出台长球或半出台球,无论是直、中、斜线侧上、下旋或半出台球,一定要立足于抢拉、抢冲或抢点。至于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则要根据对方发球的速度、旋转及落点而定。接旋转较强的侧下旋长球或半出台球,以抢拉高吊弧圈为主。
        接旋转一般、速度较快的侧旋、侧下旋或侧上旋球应以冲点为主。
        直握球拍接反手位斜线大角度长球时,要求步法移动要快,让位要充分,侧身抢拉或抢冲。如来不及侧身,能用直拍反手横拉最好,用反手横拉抢先上手后可制约对方发球抢攻,变成上旋球后打来回、打摆速,就不至于陷入被动。
        当然,回接反手位侧旋或侧上旋球,用推、拨、挤或反手攻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关键是推、拨挤攻的质量,要求在不失误的前提下,速度快、力量大、落点刁。
    四、接短球
        短球也是一个统称,从路线上可分为反手位、中路、正手位短球。从旋转上可分为上旋、下旋、侧旋、侧上旋、侧下旋和不转的短球。
        在接短球的方法上,要根据不同球性而异,当然不排除同一种发球可用几种回接方法。比如:接正手位一般侧下旋的短球,可摆短、也可劈长,可快挑、也可以晃接。在这种情况下,接发球的方法就取决于你本身接发球的能力。如能熟练地运用上述各项技术,就可以速度快、积极主动的挑、撇为主,以提高接发球的质量。
        目前,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的抢攻能力都很强,对出台或半出台球,无论其旋转速度如何,都能以质量较高的弧圈球进行接发球抢攻。这就迫使发球者多以短球来制约对方,而且短球发的落点严格,球的第二跳都不得从球台的边线或端线出台,同时还伴有手法极其相似的旋转反差变化。因此,要求回接短球时首先是头脑冷静,判断准确;然后是接球的手法合理,快挑、摆短、劈长等方法要合理运用。要根据来球的性质及本人的技术水平、打法特点来选择回接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受固有的方法意识影响或恐惧对方弧圈球的心里作用,有些选手的回接短球以摆短多、而劈长、撇长少,显得接发球过于保守且威胁性差。应当讲,快速加转摆短球对制约对手抢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味的摆短,使回接球的落点、线路变化不多,也会削弱摆短威胁。
        发长球要有不怕对手拉的准备,主动打实力。劈长球也一样,迫使对方大幅度移动和让位,抢拉弧圈,然后,你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 落点制约,准备带、打弧圈,进行实力之争。如果摆短出半高球,易被动挨打,球靠近球网,易被对方抢攻。
        因此,接对方反差较大的短球进行摆短,要求回球快、短、低、转,缺一不可。
        劈长球,多半在正手空位或反手追身,回球 角度大、线路长,容易在下一板球转为相持。因此,回接短球时,一定要提倡积极主动,多以挑、点、撇为主。然后,是根据来球摆短、劈长灵活运用,不拘一格。回接的方法多、落点活。
        当然,接发球的方法不排除战术的需要,而且服从战术的需要还是第一位的。
        比如:对方发球抢攻是特长,是主要得分手段,尤其是擅长正手位和中路抢拉弧圈球。那么,就要求接发球的第一板,死逼对方反手大角度,使其很难侧身抢拉,只好再过渡一板。这样从整体战术的角度要求,就有效的破坏了发球者的抢攻。在回接球的方法上,要求落点严格是非常重要的
    发球技巧及台内小球技术分析
    乒乓球在球类体育项目中,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随着该项运动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乒乓球各种打法技术中,台内球技术日益被重视。台内球技术在合理利用过度技术、开发比赛攻击点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台内球技术除步伐身体的协调外,对手腕乃至手指的灵活性要求较高,下面简要地介绍常用的几种台内球技术。
       挑: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根据挑球的线路向前上或前上侧方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挑球主要用来回接下旋类发球,如果对方发的是纯下旋,可以利用避转的方法提高回球命中率,既触球靠近旋转轴线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逢直变斜,逢斜变直;如果对方发的是侧下,可以利用借侧旋的方法提高回球威胁和命中率。既触球靠强旋转区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侧接,这样回去的球向相应的方向拐弯。
       摆: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基础上,适当借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一定要注意击球时期和发力方向,手指注意放松,多体会触球时手指的感觉。引拍不易过高。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8#
    發表於 2013-11-14 23:31:24
    正手快点   正手快点是用于攻击台内小球的技术。比赛中,为限制对方的进攻,常用快点来控制对方。因此,掌握好快点技术可以获得更多的主动。正手快点的特点是动作小、速度快、线路活。其具体动作要点如下:
        (1)上身、右足和前臂在同一时间内到达球台右前方,上身靠近球台,前臂伸进台内,举拍稍高,将击球时,手腕配合小臂先向后有一小绕环动作,再向前上方挥动,将球击出。一般击球的最高点。应注意根据来球旋转、高低,调节好拍形和动作以制造合理的弧线。手腕动作尤为重要。
        (2)来球下旋强烈,拍面可适当后仰,触球中下部,手腕配合前臂向前上方挥动;来球略带下旋,拍面基本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手腕在向前发力的同时稍向上摩擦球;来球上旋,拍的位置应稍高于来球,或与来球在同一水平线上,拍面可适当前倾,触球中上部,手腕向前发力为主。
        (3)来球越偏球台右方,右脚跨出的步子亦越大;来球位于球台中右方,左足可向左前方跨出一步,右足跟着移半步。
        (4)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①不看来球旋转、高低,用同样动作、拍形攻球。改正方法:在思想上明确,必须依不同来球,变化击球动作。采用多球练习,供不同旋转和高低的来球,要求运动员依球变化动作和拍形。  ②上身不前移,只出手臂击球。常导致手臂伸得过直,控制球能力低、难发力。改正方法:在台前先做徒手动作练习,强调上身、右足和前臂应在同一时间到达球台右前方。待徒手动作熟练后,再用多球训练,强调之处同上。发现上身不前移时,需做几个徒手动作练习后,再转入多球训练。供球者可有意多供一些特别短的小球,以促进运动员改正上身不前移的错误动作。  ③手腕僵硬,妨碍发力,影响调节弧线。引起手腕僵硬的原因很多,改正方法应对症下药。如:因握拍法有问题,应适当改进握拍方法;因手腕关节不灵活,应加强腕关节灵活性的训练;因引拍时手腕过分上翘或下吊,应适当改进引拍动作。
       劈长:击球弧线直且急,落点要到对方端线。击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手腕、前臂用力向前下方砍去,发力较集中,动作幅度比摆短大。
       反手侧拉台内小球  要点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尽可能延长挥拍路线,用摩擦击球的方法,提高球的命中率和旋转性,从而为争取主动创造机会。反手侧拉球技术的掌握除了必须明确其动作原理外,还应提高弧形摩擦球的能力,这要多加强训练才能运用自如。
    实战中我对台内小球重要性的认识
                                          
    实战中我对台内小球重要性的认识
         也许有人认为我写这篇关于台内球的帖子对大家不怎么实用,但是我个人认为衡量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他对台内球的处理能力。因为我们常在一起玩的球友,除发抢凶狠,对回接出台球,都是采用抢先拉起来的方法回接,对质量略差的出台球,直接前冲。所以逼迫你在比赛中,以发台内短球为主,才不至于一开始就过于被动。
        我在接发球时,对出台球尽量避免用搓的办法回接,因为搓接很容易回球出台或回高,只要对方算是一个地区的高手,通常对出台下旋来球都有很强的攻击能力。我的一位好友,对这种来球,无所谓位置,只要出台几乎是一板冲死,即使专业队的防他这一板爆冲都很困难,所以大家送他一个外号“铁板烧”。我在和他比赛时,接发球全部强行上手不是我意识好,而是被冲怕了,抢先占优。从而逼迫他以发短球为主,通过比我略占优势的台内球技术取得主动。 我认为处理台内球技术最重要的是变,让对方不知道你下一板要用什么方法回接,始终很别扭,不敢轻易发力,比赛就容易控制了。
        我通常使用的台内技术有,挑、摆、点和抹以及正手晃接,只有平时经常使用,从而比较熟练掌握这些技术,在比赛中的台内球才能占优势,再加上对出台或半出台球有力回击,对手才不容易适应你,而且即使对手是专业运动员也能多得许多分。
        下面是我使用的台内技术的解释和心得。
        挑:一种进攻台内短球的方法。按种类划分,属攻球技术。具有动作小,出手突然,主动意识强的特点。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中后侧部,向前上或前上侧方(根据挑球的线路而定)发力。击球时,以前臂发力为主,上臂适当靠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这可增加手对球感觉的准确性.在练习时,要处理好摩擦和击打的关系。初学时,为了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可适当多一点摩擦,待水平有一定提高时,就可以增加击打的比重,以使球的速度更快,挑出的球质量更高。这也是目前在事实践中,人们常把此项技术称为“挑打”的原因。
        个人心得:主要用来回接下旋类发球,如果对方发的是纯下旋,可以利用避转的方法提高回球命中率,(既触球靠近旋转轴线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逢直变斜,逢斜变直);如果对方发的是侧下,可以利用借侧旋的方法提高回球威胁和命中率。(既触球靠强旋转区回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侧接,这样回去的球向相应的方向拐弯,如回右侧下,球会向对方反手位拐,使他很难侧身。增加对手的进攻难度和失误)
        摆:台内快搓短球。由于力量较小,有些像平时人们轻轻摆放东西的感觉而得名。具有击球时间早,出手速度快,球不出台的特点,使对手难于上手拉攻,较好地为下一板进攻创造机会。动作方法是: 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的基础上,适当借对方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可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摆出高质量的短球。
        个人心得:初学者一定要注意,击球时期和发力方向,手指注意放松,多体会触球时手指的感觉。另引拍不易过高。
        点:正手近台攻下旋球,其用法和作用近似正手突击,但是比突击的力量小一些,准确性更容易把握。击球特点是:出手比较快,动作小,突然性强,如能配合较好的落点,常常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动作方法是: 站位靠近球台,向后引拍拉手不要过大,板面保持稍稍竖直,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摩擦,以制造能够保证球上台的弧线。在对付第一板下旋球时,可以练习“点打”为主,逐步过渡到与“点拉”相结合。
    个人心得:我通常在准备侧身抢拉出台球时,突然发现球不出台时,由拉变抹的,也许击球时期晚了,但通过回球到对方反手且线路深,一样能压住对方。如果是横板反手还可以结合挑和晃拉。
        当然,以上所述对于正胶等颗粒拍另当别论了。

    写给急需速成发球的初学者
        很多初学打球的人都急于掌握威力大的发球,有些是为了应付比赛用的,这里介绍几种很好学而且见效快的发球,但练好发球不是一日之功,还须自己细心揣摩:
        1.用发侧下旋的姿势,摩擦球时用胶皮上面1/3处摩擦球中下部,看起来像是侧下其实接近侧旋,比一般的侧上侧下区别发法迷惑性强一点,发完立马准备抢冲。
        2.手腕挽个花聚足力量,引拍挥拍都是发侧下的姿势,但接触球的瞬间球拍竖立摩擦中部,并带有向前推的力量,这种球如果发的成功完全可以唬对方一跳,速度力量奇大,且带侧拐弧线。如果对方不是成竹在胸发力打回来的话回球质量一般都不高,准备抢攻。可以结合速度较慢的台内短线路发球使用。
        3.反手用发侧上侧下的姿势,但接触球时既不册上也不侧下,而是横着剌一下底部,注意:是剌不是刺。剌完不要马上收拍,而要继续做侧上或侧下的假摩擦,这样过去的球对方十有八九要出台或出高球,准备抢攻。
        这几种发球尤其是正手要注意隐蔽性。
        易于掌握而且有效的发球我知道的不多,至于威力大效果好隐蔽性强的发球不是3、5个月能练好的,我认识一个球友光发球就练了3年。所以要一步一步打扎实基础才能练得出高水准的发球。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9#
    發表於 2013-11-14 23:36:43
    关于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八个注意  :

    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⑴是直拍还是横拍;⑵是左手还是右手;⑶ 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⑷是生胶还是半长胶;⑸是反胶还是正胶;⑹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⑦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球路。
    ⒊ 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一分制” 中,显深得格外重要;
    ⒋ 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⑴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⑵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⑶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⑷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⒌ 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52

    主題

    1

    好友

    544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16-5-25 22:54
  • 簽到天數: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5
    金錢
    1638
    威望
    544
    主題
    52
    10#
    發表於 2013-11-14 23:46:18
    ⒍ 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⑴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⑵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上螺旋;
        ⑶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⑷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⑸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⑹ 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⒎ 注意发球的变化:
        发球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发球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上螺旋、下螺旋、长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处于不败之地!
    ⒏ 注意发球的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面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直接得分,或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笔者研究发一种“左爆冲侧上螺旋球” ,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从本方左中端线,发到对方左边线,在对付横拍,特别是对付直拍和直拍长胶及削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击球力量的运用
                                          
    击球力量的运用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要求很高的体育运动,对于力量运用的要求也是如此。除了我们需要爆发力之外,更需要讲究力量的运用,这是提高击球质量,保证击球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1. 击球力量从打法来说:
      i. 一般的攻球,如近台快攻、扣球时,均以撞击力为主,用力方面要尽量接近球心。
      ii. 一般的旋转球,如弧圈球、搓球等,则以摩擦为主,用力方面要远离球心些。
      2. 击球力量从击球距离和不同打法来说:
      i. 近网短球以腕发力为主。
      ii. 近台球和以快为主的打法,如近台快攻、推挡等,以前臂发力为主;以力量为主(如扣球)和拉弧圈球的打法,则以大臂发力为主并带动前臂。
      iii. 离台较远的球,如中、远的拉球和攻球,都以大臂发力为主带动前臂。
      3. 根据战术的需要调节击球力量:
      i. 发力:依靠自己的挥拍速度,在击球的瞬间发挥出爆发力,使球产生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这是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得分手段。
      ii. 借力:借对方来球的力量把球回击过去。借力只能回击冲力较强的来球,如弧圈球、扣球等。借力击球要求掌握好拍面角度,击球的时间一般是第一时间,即上升初期。
      iii. 减力:放慢回球速度,如放短球、减力挡等。它能起到变化节奏的作用,尤其是防弧胶拍和长胶拍运用借力时效果最好。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6 11:43 , Processed in 0.02620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