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创新”
可以说,北斗能够跻身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列,甚至部分性能优于其他导航系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一系列技术创新。
除了前文提到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外,还有基于相控阵的Ka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制约北斗全球组网的瓶颈问题。研究人员还首次在导航卫星上采用大功率氮化镓固态放大器,提高了信号质量。利用卫星自主诊断恢复技术,卫星在完全没有地面干预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主健康诊断、故障隔离和恢复等。
不过,在林宝军看来,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还有两个方面的创新,更值得关注和思考。
首先是理念的创新。专家表示,以往的卫星都是按照分系统设计,就是把一个卫星系统分成若干个分系统,包括结构、姿控、推进等,每个分系统都有主任设计师负责。
“分系统的好处是责任界定清楚、分工比较明确,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设计冗杂、可靠性低。”林宝军说,“因此,我们提出了‘功能链’的设计理念,从本质上实现了平台内部的一体化设计,分为姿轨控、结构热、电子学、载荷四个功能链,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卫星内部各项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了功能密度,提升了可靠性,大幅降低了成本。”
其次是观念的创新。航天领域曾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新技术使用不能超过30%,否则风险增大,系统不可控。但林宝军认为,新技术不等于不可靠。
而且,一般攻关一项航天技术要花10年左右时间,攻关成功后研制卫星又可能要10年。“这等于你用人家现在的技术,等你把卫星做出来,已是人家20年前的老技术了,肯定不行!”
所以,航天领域要突破传统观念,采用长板理论,大胆使用创新技术。“就好比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要大胆发展、使用性能指标更高的氢原子钟,同时也要装备铷原子钟来保底,做到万无一失。”林宝军说。
“创新是科技的灵魂,尤其是中科院的人,从骨子里就要能创新。”林宝军指出,只有做创新的事,把创新和工程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跨越发展。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7/)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