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一份还债告知单惊动四邻
“如果不替儿子还债,这辈子心里难安生。现在债还清了,睡觉也踏实了。这事儿很普通,没啥可说的。”昨日下午,72岁老人王月申向郑州晚报记者表示。如今,这位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道湛社区的居民可是个“名人”,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令他应接不暇。
事实上,王月申之所以突然出名,在于5月21日他在社区显眼处张贴了10多张还款告知单:当年我儿面粉厂倒闭,欠乡亲们不少粮食,粮食都是大伙儿用血汗换来的,作为父亲我愧对父老乡亲,现在筹来钱了,准备兑付现粮,了却晚年心愿,请大伙儿前来领取……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不少居民都蒙了。而事情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93年,王月申的儿子王会武在诸葛镇接手了一家面粉厂,乡亲们纷纷把自家小麦存到那里,需要时来换面粉。但因经营不善,厂子只维持一年便倒闭了,拖欠了150多位乡亲的存粮,总共5.3万多元。
厂子倒闭后,王会武受到了很大打击,选择到外地打工。后来去新疆种棉花又意外破产。他背负了巨大压力,再加上过于劳累,身体很快便垮掉了,微薄收入勉强够支付医药费。他对父亲王月申说,“挣不了钱,还不了债,回去干什么?没脸见人!”
“有生之年一定要直起腰杆子”
150多户,5.3万块钱,在那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乡亲们谁容易呀,这都是他们的血汗钱!儿子一走了之,我不能昧了良心。”虽然没有人到他家里讨债,但儿子欠下的沉重债务成了王月申的心病。他很爱面子,觉得从此直不起腰,见了人都是绕着走。
王月申说,他了解儿子的为人,原本对儿子还抱有希望。但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导致儿子精神崩溃患上精神疾病,根本无力还债了。“欠了债怕什么,就还人家呀,不能一直拖欠。”王月申便暗下决心打工攒钱,有生之年一定要直起腰杆子——替儿还清债务,不管到啥时候。
然而,毕竟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他白天搬运石头,晚上去石灰窑打工,瞅住空就去找活干,钱一分一分地攒。然而,花钱地方太多,父母年迈常年患病,自己要养活两个孙女,老伴儿又患上了脑梗……在这期间,弟弟中年早逝,撇下的侄女、侄子他也要好好照顾。
不让乡亲们吃亏,比照市场价还钱
生活一下子变得艰难起来。他平常能省的钱都省了。最爱喝的羊肉汤,基本上“戒掉”了,即使偶尔买上一碗最便宜的,也是拎回来兑上水,和老伴儿俩人尝尝味。
一晃20年了,他也从52岁到了72岁,在“替儿还债”的信念中,王月申也曾感到生活疲惫,但是从未放弃,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72岁的他拿出全部积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把儿子的欠债还清后(还有几家实在不愿意要),身上仅剩下200多块钱。
令社区工作人员及乡亲们感动的是,王月申还债时不按当时的粮价,“不能让乡亲们吃亏”,而是价格比照现在市场价,定为:面粉每斤0.7元,麸子每斤0.4元。
有的乡亲撕掉欠条婉拒老人还钱
儿子离开时留下的账本,王月申小心翼翼地保存了20年,也让他盼望了20年。这20年前的欠粮,有的乡亲早都忘记了,有些也表示不再要了,甚至当着他的面撕毁了欠条。但是王月申不依不饶,他的话也让乡亲们没话说:“是你们的必须还你们,我才安心。”
“居民们都在说,王月申讲诚信,做到这份儿上真不容易,他让全村的人都很感动。”50岁的道湛社区居民牛景斌说。牛景斌和妻子贾爱珍跑长途货运,他们从王月申手里领到了410多元的欠款。贾爱珍说:“领欠款时,零钱我说不要了,可他还是硬塞给我,一块钱都不少,他都做到这份儿上了,咱还能说啥。拿着钱回家的路上,眼泪哗哗往下流!”
王月申打工20年替儿还债的事,引来一片赞誉声。“老大爷,您给大家树立了诚信榜样,今天除了给您送慰问金,我还得以个人名义给您交点儿‘学费’,感谢您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事后,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谷连民拉着王月申的手,授予他“洛阳市‘诚实守信’好市民”称号,并把300元钱塞到他手里。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7/) | Powered by Discuz! X2.5 |